• 朱有勇(中)与澜沧县村民讨论该项目。

    据云南农业大学朱教授及其团队介绍,在他们的试验最终取得突破之前,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他们利用杂交技术使旱地分蘖与稻田一样好。 该团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旱地的杂草比稻田多得多,而且稻田的生长速度也更快。朱说,通过多年的实验,他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在初期消除杂草,同时不伤害水稻幼苗。 9月下旬,数十名CAE专家到县考察,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估。许多人表示,这种创新的种植方法在大规模实施时将对确保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也是朱某一直在争取的。 自2015年以来,这位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特色产品,帮助以拉祜族为主的澜沧江摆脱贫困。他被称为“农民院士”。 “我会尽力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我会研究农民需要什么,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朱告诉CGTN,强调技术创新将是农村发展的最大动力。 至于水稻项目,他希望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和补贴,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 中国西南地区创新水稻种植大丰收

    中国西南部云南省澜沧县的农民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稻田耕作方式,专家称这对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耕作方式让农民实现了大丰收。本周早些时候,在好知坝村,最高产量达到每亩 788.9 公斤,相当于每公顷约 11,833.5 公斤。同时,平均每公顷产量约10417.5公斤,远高于传统方式种植。 该项目旨在在非灌溉旱地种植水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朱有勇领导。今年,云南以这种方式种植了约 33,000 公顷水稻,其中与缅甸接壤的澜沧江有 1,800 公顷。水稻甚至种植在一些山坡上。 “一开始,我对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结果却意外地收获了丰收,除了自给自足之外,我们可能还可以卖掉一些。我是真的很开心,”当地村民刘世宝说。 刘说,在此之前,他们会种一些旱稻,但产量很低,几乎每年都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稻米。 朱告诉CGTN,这种方法使水稻种植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不需要育苗和移栽等一些程序。 他补充说,这使机械化耕作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