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国际空间站乘坐俄罗斯联盟号的乘车共享返回仍在进行中:美国宇航局

    美国宇航局官员周一表示,尽管美俄对乌克兰危机怀有敌意,但本月晚些时候,一名美国宇航员仍将与两名宇航员乘坐联盟号太空舱从国际空间站 (ISS) 乘坐飞机返回。 美国宇航局国际空间站项目经理乔尔·蒙塔尔巴诺说,美国和俄罗斯在轨道研究前哨的合作仍然没有紧张,目前有四名美国人、两名俄罗斯人和一名德国人来自欧洲航天局。 “我们都需要彼此来运营国际空间站,”蒙塔尔巴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宇航局机组人员即将进行两次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 当被问及正在进行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是否会蔓延到破坏士气或与俄罗斯在空间站上的合作时,蒙塔尔巴诺坚称,国际空间站这两个前太空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依存”仍然完好无损。 ,,

  • 中国的月球任务:到 2035 年协助 ILRS 建设的第 4 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正在逐步实施将于 2030 年之前进行的第四阶段探月计划任务,目标是到 2035 年完成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的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吴说,国家月球探测计划第四阶段的三项任务将为ILRS的建设奠定基础。 )。 “我们希望在 2030 年之后再执行几项任务,到 2035 年完成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吴在正在进行的两场会议中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吴说,未来的ILRS将有漫游者、着陆器和跳跃机器人协同工作,还有基于月球的通信网络,如WiFi,以支持这种协调。

  • 中国计划建设全球精密气象监测系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CASIC)第二研究所宣布,中国正计划构建一个新的全球系统,用于根据卫星发射信号的解释来收集高精度气象数据。 “全球掩星气象探测星座”将测量导航卫星发射的信号的频率、相位和幅度,记录它们在穿过电离层和大气层后的变化情况。由此产生的数据将使气象学家能够计算大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信息。 据航天科工院介绍,该技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均匀分布的中性大气和电离层信息,实现电离层环境监测和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台风预报、近空间环境监测和航空气象。 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大气探测方法之一,它具有垂直分辨率高、长期稳定、覆盖全球、全天候运行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气象观测方法的不足。

  • 中国北斗进入稳定服务快速发展新阶段

    中国卫星导航办公室周五表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进入持续稳定服务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以全球持续监测评估体系衡量,北斗三号系统在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服务方面表现出先进的性能指标,在亚太地区表现更为突出。 该办公室补充说,北斗工程将按计划发射新卫星,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开展新技术试验和验证,确保系统不断升级。

  • 中国希望有朝一日让外国宇航员登上其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期待中国空间站建成后能够稳定安全运行的外国航天员。 “我们将积极推动外国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工作,这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期待,我也期待。”周在场边接受CGTN专访时表示。两届会议,这是其年度政治日历上的一项重要活动。 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委员周说,目前仍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中国空间站将从5月开始进入在轨建设期。最高政治咨询机构。 他说:“中国空间站建设初期,首先要保证所有关键技术验证、建设工作的完成,然后再保证空间站的安全平稳运行。” 2021 年的一年工作为空间站配备了一个核心模块和一个机械臂,可以帮助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和其他无人组装工作。

  • 学生们在中国科技馆参加神舟十三号机组人员的直播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EO)周二宣布,中国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在未来几天再上课。 2021 年 12 月 9 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复在空间站直播了他们的首次此类讲座。 神舟十三号乘员于2021年10月16日进入中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停留,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载人任务。 预计它们将在 4 月中旬返回地球。

  • 中国神舟十三号机组人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和叶光富(左)在与北京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年轻人进行视频通话时,

    三名机组人员于 2021 年 10 月 16 日开始前往中国空间站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任务。在太空中,他们还将庆祝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今年 2 月 1 日的春节。 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航天员们给出了追求太空梦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技巧,包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应对预期情况。 他们还首次在空间站展示儿童画作。

  •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与京港澳青年对话

    周六下午,中国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目前在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与北京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年轻人进行了视频聊天。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复,中国首批在外太空庆祝新年的航天员,分别送来了新年祝福,并回答了来自三个不同城市的大学生的提问。

  • 中国第400次长征火箭将世纪六号05号卫星送入太空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于周五上午完成第400次发射,将一批新卫星送入太空。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称,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于上午8时11分从中国西北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石间六号05卫星成功送入计划轨道。这些卫星将用于太空探索和新技术测试。 据新华社报道,51年来,自1970年长征一号首飞以来,中国92.1%的航天发射使用长征运载火箭。 前 100 次发射持续了 37 年,但随后事情开始升温:接下来的 100 次发射用了七年半,第三个世纪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第四个只用了两年零九个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在接受中国传媒集团采访时表示,将100次发射的时间跨度从37年缩短到2.7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 中国将一组新卫星送入太空进行太空探索和新技术测试,

    最近100次发射,长征火箭为中国的航天任务,包括月球任务、中国空间站建设和火星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长征火箭共有11枚标准型,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送入低、中、高地球轨道,最新的是长征五号乙、长征七号和长征八号火箭。 2028年,中国有望发射下一代重型火箭,其威力足以将载人航天器送上月球。这艘更大、可登月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于去年完成试飞并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快速发展将为更多的深空探测工作提供便利,包括后续月球任务和2028年第二次火星任务将样本带回地球。